我国2020年在联合国大会上明确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今年全国两会上,“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习近平总书记3月15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时再次强调,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碳达峰”“碳中和”在多个中央重要会议中高频出现,你对“碳达峰”“碳中和”了解吗?我国为什么要提出碳中和目标?将从何处发力推动碳减排?将实现哪些收益?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愿景,你动起来了吗?

一、什么是“碳达峰”和“碳中和”? 碳达峰是指我国承诺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
碳达峰:
碳达峰是指我国承诺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
碳中和:
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然后通过植物造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

二、我国为什么要提出碳中和目标?
碳达峰是指我国承诺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
1.我国为什么要提出碳中和目标?
2.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随着各国二氧化碳排放,温室气体猛增,对生命系统形成威胁。
在这一背景下,世界各国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我国由此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我国为什么要提出碳中和目标?
此外,我国作为“世界工厂”,产业链日渐完善,国产制造加工能力与日俱增,同时碳排放量加速攀升。但我国油气资源相对匮乏,发展低碳经济,重塑能源体系具有重要安全意义。

三、从何处发力推动碳减排?
碳达峰是指我国承诺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
从何处发力推动碳减排?
“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十四五’期间非常关键。”中国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何建坤说。他提出:

从何处发力推动碳减排?
此外,为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尽早达峰,我国还将制定系列政策和措施:

四、哪些地区可以率先达峰?
碳达峰是指我国承诺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
哪些地区可以率先达峰?
何建坤指出,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是指全国范围的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但要看到,每个地区资源禀赋不同,经济发展程度、产业布局也有区别。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各地区肯定有先有后,要推进一些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实现达峰。
他认为,可能率先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的有两类地区:
一类:东部经济比较发达的一些省市,经济转型比较领先,有条件在“十四五”期间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
二类:西南部分地区,其可再生能源条件好,有很丰富的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资源,可通过能源结构调整,由新能源的增长来满足能源需求,也可率先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
五、低碳发展的三大效益
碳达峰是指我国承诺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

实现碳中和愿景意味着我国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要深度脱钩,浙江带来巨大的经济结构性变革。破立之间,挑战与机遇并存。
生态环境部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柴麒敏表示,低碳发展并不是不要发展,而是要好的发展,是要倒逼不好的发展转向好的发展。
到2030年,全国低碳产业的产值预计将达到23万亿元,对GDP的贡献率将超过16%。
六、气候变化,任何国家都不能置身事外
碳达峰是指我国承诺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


李强介绍说,在朝向碳达峰和碳中和努力进程中,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尽管成就有目共睹,但我国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依然面临巨大压力和重重困难。
当前,全世界约有50个国家实现了碳达峰,其排放总量占到了全球排放的36%左右。

从实现碳达峰到实现碳中和,欧美发达国家基本都经历了50年到70年。我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目标期限仅为30年,再考虑到中国现有以:
高碳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
超100亿吨的年碳排放量
高耗能产业去产能化的艰巨任务
现实情况,我国经济发展的能源增长需求与减排降碳巨大压力将同时存在。
七、实现碳中和,我们能干点啥?
碳达峰是指我国承诺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
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和我们每个个体都息息相关。每个人都应该为碳中和、碳减排贡献自己的力量。


